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,蜀軍損失慘重,國力驟減。這對于蜀漢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挫折,同時也給曹魏帶來了一次絕佳的機會。然而,曹丕并沒有選擇落井下石,吞并蜀漢,而是出兵攻打東吳,這是為何?很多人都看不懂這一舉動,直到22年后,司馬懿才領悟到曹丕的高明之處。
當年關羽戰死后,劉備決定帶著蜀漢精銳軍隊進攻東吳,試圖奪回荊州。然而,夷陵之戰中劉備遭到重大失敗,精銳軍隊損失殆盡,蜀漢實力大減。這也使得曹丕意識到,盡管蜀漢實力減弱,但他們仍然具有戰爭潛力。曹丕沒有能力徹底消滅蜀漢,如果選擇攻打蜀漢,可能會面臨艱難的戰斗,耗費大量資源,而且還有可能被蜀漢圍堵在天然的防御地勢中。因此他才沒有趁機攻打蜀漢,而是出兵攻打東吳。
雖然蜀漢在那之后實力減弱,但在22年后的一戰中,曹爽帶領魏軍進攻漢中,卻被蜀將王平阻截,最終魏軍大敗。這次戰敗削弱了曹爽的實力,同時也增強了司馬懿的實力,最終曹爽敗在司馬懿手中。這也驗證了曹丕當初的判斷,他并沒有趁機攻蜀。
當初曹丕沒有選擇攻打蜀漢的決策是明智的。
蜀漢擁有天然的防御地勢,如巴蜀之地的險峻山巒,使得曹魏難以攻入。而且,蜀漢內部仍有許多能人,如諸葛亮、趙云等,他們在戰爭中展現出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戰略智慧,為蜀漢帶來了戰爭潛力。
相比之下,曹丕選擇攻打東吳更為容易。東吳的國力相對較弱,而且他們與曹魏之間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和平關系,這使得攻打東吳成為了一個更具可行性的選擇。曹丕希望通過消滅東吳來鞏固曹魏的地位,擴大自己的領土,提升國力。
綜上所述,曹丕沒有趁機攻蜀的決策是十分明智的。蜀漢擁有天然的防御地勢和出色的軍事將領,使得曹魏難以攻入。與此相比,東吳更為容易攻打,曹丕希望通過攻打東吳來鞏固自己的地位。22年后的一戰,司馬懿的大獲全勝,驗證了這一點,不得不說曹丕真是高明啊!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