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訊
它長得像艾蒿,被列為我國第一批入侵植物,外號「植物殺手」
2023/12/10

在農村,有一種植物其貌不揚,卻對農業隱藏著的巨大威脅。一個來自北美的外來入侵物種,以其猶如艾蒿又似胡蘿卜葉的模樣,成片生長在老家的山坡上,尤其是在玉米地里,它以頑固的姿態呈現,被譽為「植物殺手」,它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豚草。

豚草,又被稱為艾葉破布草、美洲艾,原產北美,不過,這個外來的「不速之客」并不受歡迎。在1935年首次在杭州被發現后,它就在我國迅速蔓延,如今已廣泛分布于華東、華中、華北、東北等19個省區,成為了一種全球性的危害草。

這種生長速度快,再生能力強的豚草,被冠以「植物殺手」的名號,其威脅不僅僅限于農作物,更對農牧業構成了巨大的威脅。

對于一般人來說,很容易將豚草與艾蒿混淆。但是,只要通過仔細觀察,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差異。

從外形上,豚草和艾蒿非常相似,但關鍵點在于葉子的背面。艾蒿的葉背面有灰白色的短毛,而豚草葉的上面是深綠色,背面則呈淡綠色,并且兩面都布滿短糙毛。

另外,通過氣味可以區分,艾蒿有一種獨特的濃郁芳香,而豚草則散發出一種令人反感的草腥氣味。

豚草常常出現在交通要道的路旁、渠道、河岸、院落、街道、垃圾堆、公園等各種場所。有的地方在玉米、大豆、向日葵、等作物的田地中也能發現豚草,豚草的生長速度飛快,導致大面積撂荒,甚至絕收。

有人做過實驗,在一平米的玉米地中,豚草的數量達到30~50株,就能使玉米產量減少30~40%。而當數量增加到50~100株時,玉米幾乎就無法收成。因此,豚草被戲稱為「植物殺手」。

但是,豚草的強大繁殖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,讓它很難根除,一株豚草發育良好的植株就能產生7~10萬粒種子,這些種子可以隨風飄散100多公里遠,通過鞋底、水流、交通工具等方式傳播,甚至在野外捕捉的鳥類的食囊中發現了豚草籽。

更令人驚訝的是,這些豚草籽在地面上落地后仍然具有長達30至40年的生命力,不論是在荒郊野外、城區還是硬化土壤中,豚草都能夠頑強地生存。

然而,豚草不僅僅是對農作物的威脅,它還是一系列過敏性癥狀的主要病原。豚草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,與人體接觸后能夠迅速釋放,引發過敏性變態反應,導致秋季花粉過敏癥,俗稱「枯草熱」。

它的癥狀表現為眼、耳、鼻奇癢、陣發性噴嚏、流鼻涕、頭痛和疲勞,甚至可能引發胸悶、憋氣、咳嗽、呼吸困難。這種過敏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,還可能演變為肺氣腫、肺心病,甚至導致患者痛苦不堪、甚至死亡。

國外同樣面臨著豚草帶來的困擾。美國每年有1460萬人患上豚草病,加拿大也有80萬人受害。在前蘇聯克拉斯諾爾達地區,有七分之一的人因患豚草病而無法正常勞動。因此,國外將豚草定為國際檢疫雜草、公害雜草。

盡管目前我國患豚草過敏癥的人相對較少,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掉以輕心。如果不在豚草泛濫之初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清除,未來患病人數可能不亞于歐美。

針對如此頑固的豚草問題,需要廣泛宣傳,讓農民了解豚草的特點和危害,提高他們的防范意識,及早發現和清除豚草。

農民們也可以通過合理的農業管理來減緩豚草的蔓延。采用輪作、間作等方式,合理安排作物的生長周期,減少豚草的機會。在土地利用上,可以采用有機農業的方式,提高土壤的質量,減少豚草的生存空間。

對于豚草花粉引起的過敏性疾病,我們也要提高防范意識。居民在秋季花粉過敏高發期,盡量避免在豚草密集的區域活動。在戶外活動后,要及時清洗身體,避免豚草花粉殘留。對于已經患有過敏性疾病的人群,及時就醫,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,減輕癥狀。
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